1、什么是知识
知识是人类特有的资源。
书上没有知识,书上只有信息;知识是在特殊的工作和行动中运用信息的能力。
2、收藏无用
多数时候我们都会陷入「收藏者谬误」,感觉收藏就是学习到,但实际上「知晓某事」并不是「知道某事」。
收藏更像是把信息搬运(而非加工),途中没有增加任何知识。
没必要捕捉 100% 的信息,大脑像个过滤器,只有不断改变过滤器,才能让信息真正输入到大脑(潜意识会默认过滤掉大量无用信息,这一点很难觉察到)。
信息被你的感官收集。信息不是这世间万物的属性,而是我们解释他们的一部分。所以消费信息的时候,不断的记录就是一个解释的过程,也是一个向大脑内「写入」的过程。
能成为作家的人少之又少, 而需要思考的人却越来越多;我们最终的目标不是做笔记,而是有效地思考。
3、换种视角看知识
- 将那些做了对别人有帮助,做砸了自己要承担责任的事情,称为领域(Area)
- 将那些有明确起止时间和目标的事情,称为项目(Project)
- 将那些自己持续感兴趣,但对别人没影响,别人也不在乎的事情,称为资源(Resource)
理清领域、通过项目精进领域、通过资源支撑领域。
- 理清领域、找到和资源、项目的结合,最难的在于,你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;
- 重要的不是记录,⽽是更好地思考(警惕复制⾦句,避免成为知识的搬运⼯);
- 拒绝强迫症和一切形式主义,避免分享,减少认知负担,提⾼记录的可能;
- ⼤脑的连接是⾃然⽣⻓的⽹络结构,随着认识的加深,结构才开始⽣⻓;
- 知识管理是获取、分配和有效利用的过程。
4、知识管理大咖分享
- 互动重于消费:投入时间和精力而不是简单收藏
- 平衡细节与可发现性:过于细节太冗长,过于简略无法找到
- 有选择的压缩知识:挑重点的来
- 直觉大于分析:我们本身的思维就不精密
- 将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信息上:一本书只记得一句话,也没什么不好的
- 隐性知识高于显性知识:属于你自己的独特观点和反馈,别人拿不走的
- 重视问题,轻视答案:发现问题的质量,是解决方案质量的基石
5、小结
麦克卢汉说:我们塑造了工具,尔后工具也在塑造我们。
知识管理是获取、分配和有效利用的过程。
我们不需要去收集大量无用的信息,也不需要把文件夹分门别类整理整齐,那些都没有意义。
知识的意义就是帮我们做出好的决策,如果你的知识管理没有带来更好的决策,那么再好的知识管理技巧,对你来讲就是失败的。
输入就应该大于输出,输出是为了更好地决策;做一个凡事思考的人,而不是无所不知的人。
最后关于自由:自由 = 能力 - 欲望
所以,不要让欲望超过能力;持续提升能力。
评论一下吧
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