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深度工作
《深度工作》中写到:
工作的本质是为了辅助追求,而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。
“才能并非一种商品,你不可以通过大批购买,然后累积起来达到一定的水准,只有成为最优秀的才会有额外奖励。”
所谓深度工作,就是指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活动,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。
忙碌等于产出的理念已经过时,知识工作并非生产线,也不靠忙碌支撑。
这个世界只有四种生存模式:
1.一份劳动力换一份钱
比较惨的模式,哪怕你是高管,也不自由,一旦行业公司出问题,搞不好就要吃存款。
大家想想大部分中产是不是在这个坐标系里?
2.一份劳动力换多份钱
做产品多次售卖,比如极客时间上的大佬课程,比如各种做个人IP的大小V,一次内容创作和发布能影响几百、几千、几万人。
其实作家和明星也是这个逻辑。
3.雇佣多份劳动力,剥削剩余价值
这个不说了,老板们,你们懂。
4.不出卖劳动力,靠资本得利生存
投资理财等就属于这个范畴。
财富是对认知的补偿,而不是对勤劳的奖赏。
不是说,35岁的人能力不行,而是35岁+的人负担太重,往往还比较缺乏冲劲和冒险。
2、35岁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你会上有老下有小,可能有一大家子人需要养,如果经济不是很宽裕的话,基本上就被这些事耗完了精力。
根本没有其它时间让你去折腾,或者去探索一些什么新的业务,生活被很多“需要”给压住了,蹦哒不起来。
而创业、赚钱往往需要一些这样的元素。
大量试错、冒险、拼搏、敢于在关键时刻做选择、投入大量时间钻研,这些气质刚好是35+所缺乏的。
不是不能,而是不敢,身上有责任,自然走的就慢。
世界不是只有成功和失败两个词,我们大多数人其实是游离在这中间的状态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
踏踏实实的过日子,没有太多的妄想反而比较平静,该躺平躺平想奋斗的继续奋斗。
3、赚钱的目的是什么?
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?把重心放到家庭上,感受普通老百姓的生活,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。
就是别难为自己,在那挣命。
只有比别人更早的在某个领域历练,才能比别人先走一步拿到这个领域的红利,赚到第一桶金。
生活无外乎就是衣食住行,房子是所有普通人都要面对的一座大山;
小康以后就是健康、保险、教育、理财等等,这些会把大部分成年人的生活塞满;
只有财富自由以后才能真正做些什么,不过大部分人都很难走到这一步。
4、活在当下
流水不争先,争的是滔滔不绝。
先用心做好你能做的,才有机会做你想做的;
敢于拥抱不确的恐惧感,才会拥有确定的富足感。
清醒时做事,失落时读书,无助时睡觉,独处时思考。
从今天起,做一个幸福的人,读书,旅行,努力工作。
关心身体和心情,极度认真地过好每一天。